中日能源政策:是對抗還是合作? (2004/07/28)
Kosuke Takahashi 撰文

中日兩國關係近來因領土紛爭和各自的海上油氣田開發而變得更加緊張。日本不顧中國政府抗議,頻頻在其單邊認可的日中兩國專屬經濟區區界進行勘探;為了維護其東海主權,中國海軍最近包圍了一艘正在執行勘探任務的日本政府租用的探測船。觀察家認為,北京與東京因能源而發生衝突越來越不可避免。

日本害怕中國藉機將爭議地區的所有自然資源盡納囊中,而在中國政府看來,日本視日益強大的中國為威脅,因而遏制它的發展。

去年8月,中國政府和殼牌公司(The Royal Dutch/Shell Group, RD)及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ocal Corp., UCL)就共同勘探、開發和銷售中國東海地區的天然氣、石油和凝析油資源達成協議,簽署了五個石油合同。日本擔心該合作項目將侵佔日本的專屬經濟區,向北京索取這些油氣田具體位置的資料,但遭拒絕。中日海洋邊界爭端因此進一步升級。

中國外長李肇星6月22日在青島同日本外相川口順子舉行會談時,建議兩國共同開發海上天然氣。然而川口再次要求中國提供“春曉油氣田”等中國在東海海域專屬經濟區內開發的一系列海底油氣田的具體位置、掘井深度以及其他試驗開採數據等有關的詳細資料,並倒打一耙,表示擔心中國可能“侵害”了日本的海底資源權益。日本負責能源政策的經濟產業大臣中川昭一則在日本國內回應稱:“我們對中國的提案不感興趣,在這方面,我們不考慮聯合開發。”

日本《產經新聞》認為,這些海洋數據對中方至關重要,因為這些油氣田就在臺灣島和釣魚島(日本稱“尖閣列島”,兩國都聲稱對該島擁有主權)附近,中國可以部署潛水艇,向臺灣和美國展示其軍事實力,打擊台獨勢頭。

今年7月,日本得知中國的春曉油氣田已開始安裝鑽井設備,而位置就在靠日本劃分的邊界中線4公里的中國專屬經濟區內。另外,中國還在另一油氣田開始安裝設備,使得日本更加不安。

本月7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阿南惟茂,對日本在東海“中間線”以東的中日爭議海域開始調查海洋資源,提出嚴正抗議。王毅說,東海尚未劃界,所謂“中間線”,只是日本單方面的主張,這種強加於人的做法,中國並不會接受。中國要求日本遵守國際法準則,立即停止在此調查海洋資源,侵害中國主權和權益。

目前,中國在黃海和東海大陸架的主權受到日本的嚴峻挑戰。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沿海國專屬經濟區為200海裏。但中日兩國是近鄰,兩國領土之間的海域不足400海裏,如果按照200海裏的規定,有相當一部分是重啟的,所以存在著需要劃分兩國專屬經濟區界線的問題。

中國方面認為,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有關規定,東海海底的地形地貌結構決定了中國大陸領土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沖繩海溝。該海溝是中國大陸自然延伸的陸架與日本琉球群島的島架之間的天然分界。所以在沖繩海溝中國一側應該屬於中國所管轄的專屬經濟區。而日本則強調日中專屬經濟區的界限應該以日中兩國海岸線的“中間線”為界限。

為了維護兩國關係,中國目前從事開採的油氣田全部在沒有爭議的、日本方面也認可的“日中中間線”的中國一側。即使按照日本自己的說法,中國的“平湖油氣田”距離日本方面所主張的“日中中間線”有一百幾十公里以上,即使最近的“春曉油氣田”,距離中間線也有5公里以上。中國方面已經十分照顧到日本的“面子”,沒有在有爭議的海域從事任何商業性開發。

而日本卻糾纏不放,聲稱只要中國的油氣資源是在中間線發現的,日本就有份;既然中國不願提供具體資料,日本便自己動手,派探測船出動了。

能源的高消耗造就了中國的經濟奇跡。為了維持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作為世界第二耗油大國正加緊開發自然資源。早在去年夏天當國內多個城市經歷能源短缺而不得不拉閘限電時,中國就已經加速了對東海的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進程。然而今年能源短缺的局面沒有得到緩解。

隨著氣溫節節上升,各地限電措施也隨之逐步升級。上海市限定二千一百多家企業必須在夜間生產、白天把電讓給別人;另還有三千家企業輪休讓電,數十萬人因此受影響;其中上海通用、上海大眾兩大中國汽車巨頭也不得不停產十日。而更不幸的是,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測,電力短缺問題要到2006年才可得以解決。

今年3月召開的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未雨綢繆,把發展和保護海洋資源作為首要任務之一,顯示了國家對能源安全的危機意識。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預測,2020年中國石油消耗將從2000年的2.2億噸上升到5.9億噸,其對石油的依賴也從15%而升到50%。同時中國石油進口量也將升至4.5億噸,而日本僅有2.5億噸。中國今年將成為石油淨進口國,在2010年將成為天然氣淨進口國。同時中國海關顯示,今年1至6月,中國進口石油1637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53.5%。

那邊廂,在世界第二經濟強國的日本,由於資源貧乏,幾乎所有的能源都需要進口;其中,近90%的石油是從中東國家進口的。日本也期望多開能源渠道,已同和伊朗進行接觸。對於俄羅斯遠東石油資源,日本自然也不會放過。日本方面一直試圖說服俄羅斯興建一條聯結東西伯利亞和位於日本海的俄遠東地區不凍港納霍德卡(Nakhodka)的簡稱「安納線」的輸油管道,而該管線與中國1994年就提出的「安大線」(俄遠東至中國大慶)形成直接競爭。由於俄羅斯的石油儲量有限,不可能修建兩條輸油管線;而近來的形勢表明,修建安納線的可能性較大。

春曉油氣田是日本處理對華關係中最頭疼的問題之一。該項目在五個石油合同中第一個投入開發,預計將於明年中期投產並向華東地區的用戶供氣。即便現在同意中國提出的共同開發的建議,日本未必能因而插手該項目。有些批評家說,中國不給日本提供資料,打得就是時間牌。

中國也在未預先通知日本的情況下,對日本的專屬經濟區進行勘測;讓日本對中國“聯合開發”的誠意產生懷疑。內閣官房長官細田博之說,鑒於中國探測船頻頻出現在日本海域,日本將會對北京提出更嚴重的抗議。

事實上,兩國也一直在尋求合作。最近,鑒於中國成品油需求急劇增長,國內設備的生產能力嚴重不足,而日本則是生產能力過剩,設備開工不足,中石油和新日本石油公司(Nippon Oil Corp)簽署了煉油合作協議。

總之,在能源方面,中日除了合作別無它選,儘管問題有時會因歷史問題、領土爭端而愈加複雜化;因為對日本來講,中國是個無法拒絕的大市場;而中國對日本的節能和環保技術一直情有獨鍾。。如果目前僵局持續下去,日本很可能接受中國的合作邀請,並借此機會擴大和中國的合作範圍,為以後的合作奠定基礎。中日在東海的能源開發方面也應展開合作而不是競爭。由於兩國70%以上的石油都從中東進口,中日更應在石油價格談判中結成同盟,而不是互相拆臺。